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新聞觀點-警追違規車 開槍攔檢少年恐癱瘓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22/8/1blqg.html
西瓜看法:
警察執法的尺度在哪裡?至今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焦點。
以這篇報導來說,中槍家屬質疑警察是否執法過當?但我覺得家屬立場本身就有問題,首先,中槍的少年必然是知道駕駛是"無照"的14歲少年,那當時為何上車?再來,14歲少年進行衝撞動作的當下,為何不阻止他?
以警察的立場來說,當有人對你發動攻擊時,適當的反擊是必要的,今天若無任何員警受傷,那麼我們也許可以質疑此動作不當;但今天是已經有人受傷了,反擊已然成為必要的行動,而且,在危險的當下,車朝著自己開過來,有可能對空鳴槍嗎?更何況,以警槍的配置來說,第一彈是空包彈,這代表前面已鳴過槍,而該嫌犯不聽勸阻,才有接下來的情形發生。
我想,這篇新聞裡面的徐姓少年(中槍的國中生)在社會上必然得不到任何同情,一切都是咎由自取。而警察的執法,一言以避之,太好心了,今天若是此情形發生在我身上,在該少年衝撞的當下,勢必會朝車內掃射,直到確定兩人中彈後才會停止(好像很沒良心)。試想,當對方有傷害自己的動作時,不反擊難道等著被撞到癱瘓,才來後悔當時為什麼不開槍嗎?
最後下個結論,沒死算前輩子修得好,還來質疑他人執法不當,有資格嗎?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11/17) 作業版
二、分析工具內涵的掌握 由管理工具本質不變的觀點延伸,除了要了解分析工具的基本概念之外,隨著時代的變動;企業經營環境的變遷,關於分析工具內涵的增補與修正就變得非常重 要,如果不想讓個案研討變成刻舟求劍的徒勞,重新去審視、思考我們過去所使用的分析工具是彌補理論與實務差距鴻溝的開始。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11/3) 作業版
基礎線項目計劃(BPP):
一主要結果和交付從包含項目的範圍、好處、費用、風險, 和資源需求的最佳的估計的項目_蒙和計劃階段。BPP 指定詳細的項目活動為下生命週期階段?分析?and 較少細節隨後項目階段(因為這些取決於剖析階段的結果) 。
專案範疇說明書Project Scope Statement (PSS)
專案範疇說明書定義與漸進細化專案工作,並在「執行」流程期間指導專案團隊的工作。專案範疇說明書進一步詳細說明定義於初步範疇說明書中的專案目的、可交付成果、要求與限制,它是未來專案決策的依據。
經濟可行性Econmic feasibility
在於評估新系統經濟效益方面的得失,以便公司高階主管判斷值不值得投資,其重點在於公司的成本效益分析。評估推行此系統所需增加的費用支出與以後的使用費用。評估系統完成後,對現行作業之效益分析與實質服務品質的改善。比較前項之開發成本與後項之運轉效益,並評估系統的得失。
損益平衡分析Break-even analysis
損益平衡分析是用來衡量一企業使用固定成本的程度,當使用太多固定成本,則該企業必須產生足夠多營業收入才能達到損益平衡。企業每銷售一單位產品,我們稱其售價減去變動成本部份為該產品的單位邊際貢獻;企業即用此邊際貢獻去回收固定成本。當固定成本使用越多時,企業必須銷售越多產品才能回收已經投入的固定產品,產生正的營業收入。然而使用較多固定成本之企業,代表其投資在長期資產(機器化)程度較高,其單位變動成本通常應該比較低,因此單位邊際貢獻較高。因此在其達到損益平衡後,由於單位邊際貢獻較高,其營業收入增加速度則較高;在企業銷售狀況良好時,其營業收入應該高於使用較少固定成本之企業。因此企業以較大投資固定成本,來換取銷售狀況良好時,較高營業收入;然而,一旦銷貨狀況不佳,所產生之邊際貢獻無法回收固定成本,因此其營運風險越大。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10/27)作業版
從字面上翻譯,為電子文件交換。
許多人對「文件交換」一詞何以最近十分引人注目,感到惑然,其實 EDI 的前提,乃是指不同企業之間 (Inter Enterprise) 因交易而產生資料往來,而此往來的資料,會在對方企業內的資訊系統、製造系統或業務系統中,引發連串的處理作業者。
所以EDI的定義為一台電腦的應用系統,運用協定的標準與資料格式,經電子化傳遞方式,將資料傳送到另一台電腦的應用系統,讓電腦能夠自動處理所有作業。也是指兩個公司組織使用網路來交換資料的方式。
Bottom-up planning AND Top-down planning
這兩個本質上應該是相對的理論,在此就放在一起做個比較
Bottom-up planning(由下往上的計畫)
一個無效的規劃方法,所採取的做法是,中下層管理人員梯隊進行單獨的規劃活動,高級管理人員很少投入或根本沒有投入。
Top-down planning(由上往下的計畫)
一個無效的規劃方法,所採取的辦法是,高級管理人員單獨進行規劃活動,其餘的組織很少或根本沒有投入。這種方法通常是缺乏內部環境資料和分析。
價值鍊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
Michael Porter在1985年針對產業問題出了「競爭策略」這本書,而「價值鏈分析」即是由此書所提出的理論之一,他認為企業提供給顧客的產品或服務,其實是由一連串的活動組合起來所創造出來的。每一種活動,都有可能促成最終產品的差異性,提升價值。競爭策略要考慮企業創造價值極大化的能力,這個價值必須與競爭者之間有差異存在(也就是創造別人無法取代的地位),所以分析競爭力需要考量自己與其他競爭者的四個因素:
1.未來的目標
2.現在的策略
3.對市場與同業的假設
4.能力的長處與短處(也就是S.W.O.T中的S.W分析)
再根據分析以上建構出屬於企業自己的經營活動(價值活動),而這些經營活動可分為幾個階段,而每一階段對最終產品都有些貢獻,也就是理論中所謂的「價值鏈」,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價值鏈,而企業的價值鏈同時會和供應商、通路和顧客的價值鏈相連,構成一個產業的價值鏈(一個更大的價值鏈體系),企業創造出這些價值,以價值鏈為分析的架構,思考如何在每一個企業價值活動上,尋找降低成本或創造差異的策略作為,同時進一步分析供應商、廠商與顧客三個價值鏈之間的聯結關係,尋找可能的發展機會,也依賴這些價值獲得利潤得以生存。競爭優勢的獲得與維持,不僅需要自己擁有傑出的價值鏈,更需要與整個產業的價值體系配合。價值活動依技術和策略來區分,而每個企業價值鏈上的活動本質一致(將價值負加在產品及勞務上),卻因產業、組織文化、公司策略、CEO經營理念等而影響作業方式的不同。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10/20)作業版
根據美國「專案管理協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 所編訂「專案管理知識體系範本(PMBOK Guide)」的定義:「『專案管理』乃是將管理知識、技術、工具、方法綜合運用到任何一個專案行為上,使其能符合或超越『專案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需求與期許的一種專門科學;在執行過程中它必須兼顧 (1)專案的範疇、時程、成本與品質目標的達成,及尋求
(2) 『專案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間不同的需求與期許和
(3)確認的﹝需求﹞與不確認的﹝期許﹞間之均衡。」
「專案管理」是一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將專案成功執行的一種程序與方法;而其所關切的是如何將一項任務能如期、如質及如預算的達成並充分滿足需求目標。
補充:
「專案管理」與「一般管理」的不同點:
一般管理
(1) 在既定的系統、組織、程序、資源及能力下運作
(2) 係執行例行性重複性及連續性之管理
(3) 對變動性的環境與需求較不敏感
(4) 管理者的思維較傾向於狹隘與片面
專案管理
(1) 以極為彈性的原則在臨時性的組織下運作
(2) 具特殊性與時程及有限資源使用的壓迫性
(3) 面對變動性的環境與需求須作快速的反應
(4) 管理者的思維較為宏觀及多元
2. Gantt chart (甘特圖)??
甘特圖乃是被利用來作為規劃、控制及評估專案各項工作進度,為計畫與實際進度之時序圖。其主要構成是將橫座標等分成時間單位(年、季、月、週、日、時等),表示時間的變化縱座標則記載專案各項工作。是甘特(Henry L. Gantt)於1917年所發展出來的管理工具。其主要構成是將橫座標等分成時間單位(年、季、月、週、日、時等),表示時間的變化縱座標則記載專案各項工作。
圖例:
http://tw.myblog.yahoo.com/jw!RJNHwRaeAx6tQG9za0v6awU-/article?mid=4361
3.Program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 (PERT)??
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用來安排大型、複雜計畫的專案管理方法。是一種規劃專案計劃 (project)的管理技術,它利用作業網(net-work)的方式,標示出整個計劃中每一作業 (activity)之間的相互關係,同時利用數學方法,精確估算出每一作業所需要耗用的時間、經費、人力水準及資源分配。
補充:與甘特圖之比較
甘特圖 ( Gantt Chart )以長條圖代表任務工作 , 其長度代表執行時間之長短 , 用不同顏色代表工作之性質 ; 常使用於較不複雜之專案。
PERT 圖強調任務工作之執行順序 , 每一任務須表示出其前置工作 ( Predecessor) 及後續工作 ( Successor )
4. Critical path scheduling (臨界路徑排程)??
(網路上以及相關書籍並未查到此名詞之相關,更據一些文章之說明,有可能是簡化,實際上為Critical Path Method Scheduling(要徑法排程)因此對以下做簡單報告,如有錯誤,望請指教)
CPM:要徑法 (Critical Path Method)用來決定一個專案的開始和完工日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所得到結果就是找出一條要徑(critical path),或者是從開始到結束將活動串成一條活動縺(chain ofactivities)。從專案開始起,要徑上的任何一項活動的落後,結果都會讓整個專案無法如期完成。因為這些活動對專案是非常的重要,所以關鍵活(criticalactivities)在資源分配和管理(management efforts)上享有最高的優先。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10/13)
這次講到系統發展的方法論,其實,寫到那麼多,主要也只是將電腦為什麼會發展到現今的狀態,做一個解釋,有點像學歷史或者該說是在寫証明式比較洽當,其實就我而論,在電腦上與其去讀這些,不如實作來的好;當然,這是以前的想法,從我自修C++踢到鐵板後,想法就變哩!我發現沒讀過C,C++裡面很多都不知道他在寫什麼,所以,只好乖乖回去讀C,結果前面讀的C++還是要重看一次,事倍功半。
分享:http://yes.nctu.edu.tw/VC/ C的教學網
上面那個網址挺好用的,他會一個一個步驟教怎麼使用C,有興趣的可以自己上網參閱,要程式的話,就請自己想辦法哩!當然,可以循愛台灣的方法(盜版),呵呵...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系統分析與設計(10/6)
在今天的課程當中,教導了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發展史以及資訊系統的種類,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部份,就是3-Tier Architecture(三層式架構)的那ㄧ個部份,因為它讓我聯想到了,我在系上所負責維護的ERP系統,不過有些不太一樣,因為ERP只有2-Tier(兩層式架構),由Client端直接連接到Database端,其中少的Application Server端,大多數的功能由Client端取代,這樣的缺點是資料處理速度和能處理的資料量較3-Tier慢且小,雖然說教學並不需大量資料的運算,但有時仍希望系上能夠將2-Tier增購為3-Tier。
資料系統的部份,系上的ERP大多以MIS將可用的原始資料轉換成有意義的整合為主,其他系統之功能(如TPS、DSS)的功能雖有部份支援,但仍不夠完善。
這門課的起頭遍吸收了不少知識,能夠套用於現今所學的知能上,望以後課程內容能夠更加的精采。
附錄分享:
3C 科技–ERP 導入成功案例
http://eblog.cisanet.org.tw/post/3C-e7a791e68a80e28093ERP-e5b08ee585a5e68890e58a9fe6a188e4be8b.aspx